氧化鋁應用范圍廣,而在不斷的生產工藝發展中,為了適應不同的使用需求,也有了不同的生產制備方法,下面我們就來詳細了解下。 方法一:溶膠凝膠異丙醇鋁水解法 本步驟的目用溶膠凝膠法合成介孔氧化鋁,比表面積大。表面不同的電勢使金屬離子更容易負載,在催化領域中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,其性能明顯優于傳統的氧化鋁。采用硝酸和異丙醇鋁來合成有序介孔氧化鋁。 硝酸(0.05mol/L) 用量筒量取濃硝酸0.67m1 往入200m1容量瓶中,用去離子水標定至刻度。 實驗步驟: 1)取25m1的異丙醇鋁溶于25m1的0.05mol/L硝酸中混合。 2)將25g異丙醇鋁加入上述混合液中,在80°C條件下完全溶解。 3)取125m1的異丙醇鋁溶于125m1的0.05molL硝酸中混合液加入,在80°C條件下水浴30min。 4)在室溫條件下(攪拌)老化2小時。 方法二:氨水沉淀法制備氧化鋁 氨水(2molL) 用量筒量取150m165%氨水注入1000m1的容量瓶,用去離子水標定至刻度。 硝酸(1:1) 用量筒量取濃硝酸100m1注入200ml容量瓶中,用去離子水標定至刻度。 利用酸法即A1(NO3)3與氨水反應來制取擬薄水鋁石。以防止引入其他金屬離子,而且可以通過加熱的方法去除溶液中的NH4和NOz離子。 實驗步驟: 1)稱取18.75 g (約0.05 mol)的硝酸鋁溶于50m1去離子水中,加熱攪拌使其溶解成透明A1(NO3)}3溶液。 2)室溫下用2mol/L的氨水進行滴定同時進行劇烈攪拌,直至pH值8.5后停止滴定并放慢腳板速度。 3)在室溫條件下(攪拌)老化2小時。 滴定前,A1(NO3)3溶液的pH值1.8左右。滴定過程中,在pH值4.5時溶液黏度突然加大,并產生大量A1(OH)3半透明沉淀,繼續滴定膠體黏度下降。pH值由1.8升至4.5共消耗氨水(2mol/L) 約36毫升,由4.5至8.5消耗氨水約9毫升。 方法三:分離老化 采用離心分離的方法獲取A1(OH)3沉淀,此后加入老化過程以便發現在不同Ph值下,老化在此方法中對于被燒后的氧化鋁性狀的影響。 實驗步驟: 1)應用離心分離機將溶液中的Al(OH)3沉淀分離,用去離子水洗滌2次。 2)在去離子水中老化12小時。 方法四:干燥 實驗步驟: 將老化的Al(OH)3沉淀離心后,在烘箱105C條件下干燥8小時。干燥后的沉淀為白色粉末。不同制備方法得到的粉末形態區別不大。 方法五:載體焙燒 由前面所述的不同形態氧化鋁之間的復雜轉化關系看,焙燒是制備氧化鋁固體的一個十分重要的步驟,它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氧化鋁的性狀。確定了氧化鋁的焙燒溫度,還應采用適當的升溫程序確保及時去除樣品中的水分,同時確保固體中殘留的有機物被完全氧化。實驗中采用階梯升溫方式經歷3個階段到升溫目標。同時在不同的溫度段內同入特定氣體以保證有機氣體的揮發和氧化。 具體選用哪種方法制備氧化鋁,還要根據廠家的生產條件以及生產工藝來決定,只要能夠確保產品的質量以及純度即可。
|